中學的圖書館在大廈頂樓,佔地近乎一層,記憶中陽光瀉地,當然少不了書香。中一的時候,我迷上了個女人,是來自台灣的三毛,她的一系列書零落地置在不同地方,別人替她寫的那本粉紅色封面的《三毛傳》則放在右邊數起第二排的書架。學期臨完結時,我跟圖書館館長(其實也就是我的地理課老師)說,我要趁暑假把她的書全部看完。
數年後移民紐約,暫住在姨媽的家裡,她的大兒子剛好搬走升讀大學,我在二樓置空的房間幫忙執拾,陽光同樣瀉地,在一箱書中找到三毛的《雨季不再來》,皇冠八十年代出版,包上硬書套,舊式從右到左排黃白字書名,封面是紫紫紅紅的花卉。我把那本書留下來。
長大的時候我沒有榜樣(role model)這個意識,現在回頭看,要選一個對我思想行為影響最深的人,應該是三毛吧。那造作、自我中心、放肆、絕對、熱烈及對燃燒的渴望。
十三歲,我第一次知道有個女人走到撒哈拉沙漠,穿條衣櫃裡最像樣的裙子嫁給滿面鬍子,愛了她近十年的西班牙人荷西。苛刻的環境沒有磨滅意志,她把在街上討回來的棺材木板,放在磚上,用窗簾的彩色條紋布包好,便成了梳化,把異地變成家。
十多年後,我終於有機會到撒哈拉沙漠,先到圖書館借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重讀,竟然還是八十年代皇冠的版本。
數年後移民紐約,暫住在姨媽的家裡,她的大兒子剛好搬走升讀大學,我在二樓置空的房間幫忙執拾,陽光同樣瀉地,在一箱書中找到三毛的《雨季不再來》,皇冠八十年代出版,包上硬書套,舊式從右到左排黃白字書名,封面是紫紫紅紅的花卉。我把那本書留下來。
長大的時候我沒有榜樣(role model)這個意識,現在回頭看,要選一個對我思想行為影響最深的人,應該是三毛吧。那造作、自我中心、放肆、絕對、熱烈及對燃燒的渴望。
十三歲,我第一次知道有個女人走到撒哈拉沙漠,穿條衣櫃裡最像樣的裙子嫁給滿面鬍子,愛了她近十年的西班牙人荷西。苛刻的環境沒有磨滅意志,她把在街上討回來的棺材木板,放在磚上,用窗簾的彩色條紋布包好,便成了梳化,把異地變成家。
十多年後,我終於有機會到撒哈拉沙漠,先到圖書館借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重讀,竟然還是八十年代皇冠的版本。
Comments